去年,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,日元贬值了18%,是1979年以来最大的贬值幅度,这让包括索罗斯在内的日元套利投机者攒得盆满钵满,眼下日元空头头寸有锁定利润离场的必要,中国可以通过人民币贬值帮他们一把。
于是,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中,开发商、购房者、代理公司或第三方金融机构,看起来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。所以,这种销售方式本质上也是一种变相的让利促销。
由于2008年的市场低谷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,因此"垫首付"现象也很快消失,最终没给市场带来太大影响。所以在淡季里,这也是个可以接受的法子。而当房价下跌、信贷收紧后,这些次贷客户无力偿还贷款,随之引发金融危机。 今年楼市销售不景气,已是不争的事实。由于销售疲弱,市场里的各种促销开始出现。
次贷危机的起源,就在于当信贷环境宽松、房价上涨时,以低首付吸引低收入、低信用,本来就不具备购房能力的客户贷款购房。其后,宁波、沈阳、无锡、大连等多个城市也陆续出现项目降价打折或低价入市。最后,从中长期看,促进经济增长的供给边三大发动机——制度变革、结构优化、要素升级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认清了经济波动的规律,了解了增速放缓的风险和机遇,我们就可以在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,科学应对,顺势而为,而不必惊慌失措。因此,的确需要适时适度地采取稳增长措施,更加精细地处理好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的关系现在的一个问题,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收入翻番能否如期实现。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现,政府行为能力开始弱化,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。
新一轮长波周期经济增速或将低于上一轮。如果往后7年,全国GDP增长能保持75左右,收入翻番应该不会有较大问题。
2012年,南方沿海9省市商品出口占全国80.2%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,国内消费增长受制,进而GDP增长放慢,并影响投资增长。收入占GDP比重继续提高。南方企业家+中西部农民工,构成了这三十多年来中国商品出口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。
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,扣除物价因素,比上年增长9.3%。第二次是2012和2013年,这两年分别仅比上一年增长7. 9%,比2000年以来的出口增速回落10余个百分点。2000 - 2012年,全球服装出口年均增速高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有5个,其中越南年均增速,比中国高5.4个百分点,同期全球有13个国家和地区办公和通信设备出口快于中国。只要有胆魄,敢闯,拉起一面大旗,招聘一大帮中西部农民工,就能赚钱。
加权计算表明,2013年城乡人均收入比GDP增速高0.4个百分点,比人均GDP增速则约高0.9个百分点。进入专题: 常态化发展 。
虽然一段时期内,出口价格因国内企业竞相压价而不断下降,但企业效率提升更快,工资则因农村劳动大量剩余长期较低。而根据麦迪森的研究,全球经济1820至1992年间,年均增长2. 2%,要比1955至2007年这段时期低1.4个百分点。
这两年收入分配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,国民经济分配格局趋于优化,具有重要历史意义。尤其是1999至2011年,全国商品出口年均增速高达20. 9%,比1978至1998年期间高7.9个百分点。好消息是增强了经济增长与诸方面的多层面联动机制,倒逼改革,促进浮燥心态转向坚实,加强节能减排,促进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提高,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。经济增长回落1至2个百分点,不但是正常的,更可能是一个有利因素,正好可以让长期绷紧的弦适当舒展一点,促使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,各方面比例关系更优化一点。转型期阵痛是当前面临的较大问题。城乡人均收入增长继续快于GDP增长。
喜的是收入增长跑过了GDP增长,国民经济分配结构继续优化;忧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回落较大。就政府而言,初次收入分配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,收入再分配则缺少政策工具。
商品出口增长回落对于中国经济具有全方位的深刻影响,中国经济将重启内需主导的新增长时期。中国商品出口内在动力弱化迹象亦正逐渐明显。
其次是中国经济的结构优化。每100元GDP,城乡居民只能分配到41.4元,是全球范围内较低水平。
常态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增长放慢。第三是新兴国家和地区工业品出口的崛起。经济发展难度比前增加。2000年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速度,达到了极为夸张的92.0%。
在市场经济体制下,初次收入分配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。这是常态化发展时期,较之超常态发展时期的逻辑必然。
根据WTO公布的全球商品进出口价格指数,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,中国出口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上涨16..3%,比全球同期高11.6个百分点。这是什么概念呢?是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的3.2倍,是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的4.3倍。
而2013年,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比上年增长10.1%,中央财政收入仅增长7.1%。 二、新分配时期 春节前公布的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榜单,大致没有偏离预期,喜忧参杂。
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商品出口连续两年个位数增长仅出现过两次,第一次是1998和1999年。中国已占美国2012年进口的18. 5%,日本进口的21. 3%。当然,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更需要多边互信协调与持续的全面和平,国内经济必须切实增强自主创新、生态保护、社会活力等方面举措。即使考虑到城镇人口比重高估因素,2013年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也仍快于人均GDP增长。
根据人口表预测,2012至2026年,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每年减少577万人,将形成长期的工资上涨,以及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趋势。他们用与国外企业一样、甚至以比国外同类企业更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,支付只有国外企业零头的工资、社保、地价、污染费用等成本,形成狂飙突进式的创业潮和出口潮。
这里主要有成本、需求和市场转移三大因素在起着作用,当前已出现三方面状况。未来经济如自主创新未能及时跟上,新的领域未能开发,不仅增长放慢,且因债务问题而存在着引发通胀的较大风险。
就在这样一段辉煌岁月中,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南方企业家作为一个积极的群体大显身手。超常态发展时期的一些习惯做法,甚至是经典的做法,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常态化发展时期,有些甚至将产生副作用。